Sunday, November 20, 2005

Space of exchange_交換日記


好久沒寫blog了!連帳號跟密碼都要稍微想一下(汗)...
說實在話!我沒辦法很有條理的把一開始到現在的進度完整說完!
Mid review時,王喆大哥首先發言就說:做這個題目需要很大勇氣:你是不知道怎麼選題目還是真的有去想過?
當然,這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!我的心中告訴我介於兩者間!
中間歷程可以說是不堪的!我曾經試著換題目做!是Ian給我勇氣!不是我自己真的那麼有膽去用心理狀態為題!
這些日子來,大家一樣的愛惜彼此,忙這忙那!一起為對方想對策!思考這個題目如何走下去!
我告訴自己我們不是不行,但事實上慢了許多!
我的感性太多!選的題目跟同學們差很多:poetic!是特性!是建築的另一種表現!
我該好好利用他,我不願意放棄originality的部份,但也經常為自己舖了條難走的路...

先說開始吧!
我給了交換日記的情境_讓兩個人的情緒鋪陳在這架構上,希望能有發展性!
經過交換日記的時間差,兩個人之間情緒波動的變化互相交錯著;越接近換日記的時間,心理狀態越electricity;離開那個時間後直到閱讀與寫作的時間,相對而言就越comfort!
接著我談到如果交換日記中間的介質是某種特定的物質,那麼我定義是植物!
pine_mourning :80
yellow carnation :60
red carnation_sadness :40
yellow tulip_despair :20
holly_joy :180
white camellia_beauty :160
black mulberry_together in life & death :140
crchid_cnsolation :120
cedar twig_departure :100
花語 角度
以上是我主觀討論出來的對應關係,認為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可以藉由"花語"以符號來表述!將"花語"一一轉變成角度變化(心理狀態愈愉悅<明>角度愈大;反之<暗>愈小)不过present 的process發現太過主觀直接,想想不能說服自己!
因此再以手的動作(表情)象徵各種情緒來討論;我發現義大利人很善用手來代表口,一些小動作便可以清晰表達他們的想法及心理變化;憤怒<--->糾結 感恩<--->吻 安慰<--->知覺(不肯定或否定) 依依不捨<--->心碎

Wednesday, November 02, 2005

Artist_林煌迪

我尊敬的稱這位文賢油漆行的負責人為藝術家!
道理在於他真的字字句句都充斥著觀念在裡頭!
藝術沒有是非對錯,也沒有好藝術或者是壞藝術
完全視場合,視情境來相對決定藝術的存在價值
我們可以討厭,喜歡,否定...etc 但是他是踏實的

林煌迪先生用行為充分展現生活實踐藝術理念!
於是乎在這次MR1與林先生面對面對談,是對談
不是教育;視場合來決定話題的方向性,換個角度
是很建築也很詩意的!雖然現在藝術領域混沌了!
但相對個人理念也更清楚了!因為你不得不清楚!

其中問到我們每個人喜歡文賢油漆行哪個空間?
我說是樓頂的旋轉椅,原因是那個位置是不容易被閱讀的...
可是經過楊老師改造後,視角不但加高,炳且是360度觀景..
楊老師的反應有趣!他認為我的回答非常學院派!
我覺得開始有趣了,因為我才開始接觸建築教育!
從何談學院派?不過那在這次對談中不是很重要!
重要的是在這訪談過程中我們大家都被再教育了

Tuesday, November 01, 2005

Tung hai



東海是個很美的地方,若是初次見面,不會認為他是座校園,我淺訪他幾次了,一直把他當作是一個自然生態場域;事實上,東海大學在綠化工作上做了許多努力,加上學校歷史悠久,遍滿的樟樹令人耳目都清爽,到東海的10/27那天,恰巧建築系學生都穿著高中制服上課,我跟葛林(應該是所有男生...歹勢阿!拖你們下水)應該是葛林跟我,不時地討論哪裡有正ㄇㄟ(天ㄚ!學術殿堂阿)
整座校園或許也因此充滿了生氣!!這是交大學生無法享受到的"軟體"....=..=""
正題:路思義教堂真的很美,雖然他不大,但那種細緻度,因應台灣多地震而構造出4片不連續的薄殼建築,貝聿銘與陳其寬的結晶!美的建築也是有趣的建築!總是數年至今,當你仰頭而望之,仍會興嘆不已!MR1全員在那下面拍了幾張白癡圖片....

Silence and Light





設計沒有終結,這樣的覺悟大家都已經建立;光的試煉為期兩週,短短時日卻更顯漫長!與東海第一次交流讓大家士氣大振,這種心情無論哪一方,無不股足心力全力以赴,對我而言,此次competition不是為了壓倒對方而努力,而是為了試煉自己在這兩個月來到底到什麼程度?能夠從他人獲取學習到什麼?我一直覺得自己的觀察還不夠入微,雖然這次仍不滿意,不過也是盡力了!
對於光的感受是先從樹影開始的,接著我開始尋找那些被光侵蝕的邊界,一開始很模糊,先用蠟study,利用蠟的特性,我做出4個layer,藉著這4個階層去尋找光的強弱會帶給空間什麼樣的affect…(這測試似乎是Nancy最期待的)
之後我放棄了蠟,因為在爾後的表述上沒辦法讓我盡情發揮(程度不夠吧!要再思考)而選擇了更拿手的Poly(此次作業,灌模成為我能協助大家回饋大家的工具,還成了氣象專家=.=/因為硬化劑的調配要看天氣的冷熱濕度作變化/,高興的是聖軒還做出quality很美的project…)我利用不同的時間先將空間特性陳列出來:
1. AM6:00~7:00_光的包覆性及侵略性最強,邊界與XY軸的界線最不明顯,是圓的空間.
2. AM7:00~8:00_光的包覆性及侵略性開始溫和起來,但邊界仍模糊,陽光照射不那麼直接,影子開始縮短,空間呈現可閱讀但延伸性強,是較free的空間.
3. AM8:00~9:00_影子越接近中午就越短,邊界雖仍有被侵蝕現象但逐漸清晰,空間中的XY也可以掌握,我詮釋成互相交錯並置的方形空間,單一邊界能夠閱讀,而邊界間的重疊則是模糊地帶.
將這3個時間轉換成空間時,我倒推回去,空間去說明光的存在性.Ian很可愛的跟我說可以去琉璃工房工作,而Nancy似乎真的比較鍾情於那些蠟,也許是那些layer間的狀態完全是我操控出來的吧!他覺得那很有趣!